社会发展学院 邓彩艳
最开始报名小班教学的时候,对小班教学这个词是既熟悉又陌生,熟悉的是以前注过这个名词,了解小班教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教学班级的人数较少,控制在30人以内,班级规模变小,相应的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也会发生改变,陌生的是在教书的这7年里,却从来没有进行过小班教学的实践,不清楚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到底是什么样的。因此,在被学院领导告知《教育心理学》作为小班教学的试点课程之后,心理非常忐忑。在开始进行第一次小班教学时,我可爱的学生们也非常疑惑:“为什么我们要分为两个班呢?其他课程不都是一起上的吗?”所以大部分学生和我一样,对小班教学的理解是知之甚少。
正式摸索着开始实践时,我们查阅了小班教学的相关资料,对小班教学的历史背景、理念和核心特点有了一些基本的理解。所谓小班教学,是以小班为客观条件,即以缩小班级规模为基础,以现代教育价值理念为指导,充分发挥班小的优势,重组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,增加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强度、密度和效度,以期加强师生互动、交往,增强师生互动关系,促进教育内容、方式方法、教学评价等的变革的一种教育模式。小班教学由于人数在30人之内,最大的优点在于对学生而言,体现个性、重视差异,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及潜能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;对教师而言,教师主导作用得到了恰当发挥;小班教学强调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,强调师生之间、教学之间、书本与方法之间等诸多方面的和谐互动,注重每个受教育者平均所能得到的教育和关爱时间、精力随之扩大。
我们本着小班教学的核心思想和本质特征,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,从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模式、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小班教学的改革和试点。尽管在这个过程中,老师和学生都遇到了很多困难,也有部分学生一时难以接受,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往单纯听一听的课堂模式,或者有的同学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散漫,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,因为我们的小班教学课堂上随时需要学生的参与,甚至有的课堂完全是学生主导,所以刚开始一部分学生是不接受,但是时间长了,学生也慢慢接受了这种模式,也开始渐渐爱上这种教学模式。他们会积极给我们提一些有效的建议和他们的感受,他们也会积极配合和帮助老师;他们从最开始的在小组内、在班级内羞于发言,渐渐变得在小组内发言不再拘谨,他们敢于积极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思想;所以谢谢我可爱的学生们!虽然在进行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,需要老师的不断催促,老师也会经常听到学生们的抱怨声,抱怨课程论文对他们来说太难了,但是到最后,大部分学生都还是会按照要求认真去进行研究设计、收集数据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撰写成文,特别是其中一部分同学真的让我感动,在没有学习研究方法、SPSS的情况下,坚持去自学去请教大四的学姐,最终形成了一篇优秀的课程论文,而且他们能够积极参加讲课比赛和课程论文的汇报,对于大二的学生,我和另一名老师刘伟方老师都认为非常难得。无论过程多么艰难,我和我可爱的学生顺利地完成了《教育心理学》小班教学的改革,并且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效果。
经过了一轮和学生的小班教学,体会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:
第一,小班教学并不是新名词,在国外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,并且小班教学在中国内地也应用地比较广,但是应用比较多的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,尤其是应用在语言方面的学习中。
第二,小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,英国小班教学每个班级人数上限为15人,我国率先尝试小班教学的上海,班级人数一般在25人左右。大多数人认为小班规模应该限制在25人以内,宽泛点来讲30人以内的班级也叫做小班。我们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,超过这个范围,教师的视野关注就会“顾此失彼”,超过人数越多,顾不到的学生就越多。
第三,小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,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、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,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,因此我认为大学的大部分课程都可以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,在采用小班教学的时候,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,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,但是必须遵循小班的一个基本特点,那就是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班级容量小,师生之间、学生之间交往空间大;在采用课堂教学策略时,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,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,加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,启发学生的思维,使之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。
最开始报名小班教学的时候,对小班教学这个词是既熟悉又陌生,熟悉的是以前注过这个名词,了解小班教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教学班级的人数较少,控制在30人以内,班级规模变小,相应的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也会发生改变,陌生的是在教书的这7年里,却从来没有进行过小班教学的实践,不清楚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到底是什么样的。因此,在被学院领导告知《教育心理学》作为小班教学的试点课程之后,心理非常忐忑。在开始进行第一次小班教学时,我可爱的学生们也非常疑惑:“为什么我们要分为两个班呢?其他课程不都是一起上的吗?”所以大部分学生和我一样,对小班教学的理解是知之甚少。
正式摸索着开始实践时,我们查阅了小班教学的相关资料,对小班教学的历史背景、理念和核心特点有了一些基本的理解。所谓小班教学,是以小班为客观条件,即以缩小班级规模为基础,以现代教育价值理念为指导,充分发挥班小的优势,重组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,增加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强度、密度和效度,以期加强师生互动、交往,增强师生互动关系,促进教育内容、方式方法、教学评价等的变革的一种教育模式。小班教学由于人数在30人之内,最大的优点在于对学生而言,体现个性、重视差异,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及潜能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;对教师而言,教师主导作用得到了恰当发挥;小班教学强调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,强调师生之间、教学之间、书本与方法之间等诸多方面的和谐互动,注重每个受教育者平均所能得到的教育和关爱时间、精力随之扩大。
我们本着小班教学的核心思想和本质特征,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,从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模式、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小班教学的改革和试点。尽管在这个过程中,老师和学生都遇到了很多困难,也有部分学生一时难以接受,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往单纯听一听的课堂模式,或者有的同学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散漫,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,因为我们的小班教学课堂上随时需要学生的参与,甚至有的课堂完全是学生主导,所以刚开始一部分学生是不接受,但是时间长了,学生也慢慢接受了这种模式,也开始渐渐爱上这种教学模式。他们会积极给我们提一些有效的建议和他们的感受,他们也会积极配合和帮助老师;他们从最开始的在小组内、在班级内羞于发言,渐渐变得在小组内发言不再拘谨,他们敢于积极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思想;所以谢谢我可爱的学生们!虽然在进行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,需要老师的不断催促,老师也会经常听到学生们的抱怨声,抱怨课程论文对他们来说太难了,但是到最后,大部分学生都还是会按照要求认真去进行研究设计、收集数据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撰写成文,特别是其中一部分同学真的让我感动,在没有学习研究方法、SPSS的情况下,坚持去自学去请教大四的学姐,最终形成了一篇优秀的课程论文,而且他们能够积极参加讲课比赛和课程论文的汇报,对于大二的学生,我和另一名老师刘伟方老师都认为非常难得。无论过程多么艰难,我和我可爱的学生顺利地完成了《教育心理学》小班教学的改革,并且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效果。
经过了一轮和学生的小班教学,体会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:
第一,小班教学并不是新名词,在国外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,并且小班教学在中国内地也应用地比较广,但是应用比较多的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,尤其是应用在语言方面的学习中。
第二,小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,英国小班教学每个班级人数上限为15人,我国率先尝试小班教学的上海,班级人数一般在25人左右。大多数人认为小班规模应该限制在25人以内,宽泛点来讲30人以内的班级也叫做小班。我们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,超过这个范围,教师的视野关注就会“顾此失彼”,超过人数越多,顾不到的学生就越多。
第三,小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,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、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,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,因此我认为大学的大部分课程都可以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,在采用小班教学的时候,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,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,但是必须遵循小班的一个基本特点,那就是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班级容量小,师生之间、学生之间交往空间大;在采用课堂教学策略时,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,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,加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,启发学生的思维,使之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。